基礎入門:軟文寫作要注意細節
閱讀:0 發表時間:2015-07-21 09:24:19
1、先定標題 再寫正文
標題是一個作者最高文字水平的體現,標題是文章的廣告,要使文章引起讀者的閱讀欲。增強文章邏輯性,撰文講究“指哪打哪”,力避文章“打哪指哪”;讓人看后不知所云。作者要多加強標題制作的能力。
2、多用固定結構
結構:“標題+導語+第一+第二+第三”。如果寫新聞則是“標題+導語+第一新聞事實+背景補充+第二新聞事實+事件后續事實”。導語應高度提煉,以打動讀者往下看。正文亦以分析評論為主,第一、第二、第三條理清晰,邏輯嚴密。必要時,可在文后單獨追加解釋性內容。切忌不拿時間做文章的主軸,記流水帳般“娓娓道來”。
3、多用動詞 少用形容
寫作時多使用動詞,少使用形容詞,多用語言確切的分析及肯定性語言,少用敘述性語句和不確定性、詢問性語言,以此使文章生動起來。諸如“因為……所以……”、“而且”、“雖然”等間詞也要少用,以免影響稿件的緊湊與節奏,而“假如”、“好象”、“也許”、“能不能”、“似乎”、“可以”等不確定性詞語堅決不用。
4、勤分段 別超3句
每個自然段,字數不得超過 150 字,兩至三個句號,給讀者閱讀喘息的機會。篇幅如果超過 1000 字,每300 到400 字要有一個小標題,先擬標題再行文,設計結構,多用動詞,簡潔有力。
5、嚴控篇幅 當舍則舍
如報紙,小幅報紙無廣告時的整版刊文量不到 4000 字,每版刊發條數在 8-10 條左右,加之圖片所占版位,每條消息的上限鎖定400 字,而大張報紙一版無非8900 字。網絡沒有篇幅限制,但讀者都不喜歡讀長文,蜻蜓點水,一眼掃過,讀者會對信息進行篩選、點選,這一點對作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。切不可想到哪,寫到哪,最后把編輯和讀者帶入千里茫茫之中。
6、內容取勝 但別沉溺
文章以精彩的內容取勝,但不追求細節的擴展。增強文章的實質內容是絕對要點,一定要有提領意識,不要把簡單堆砌。
7、條理清晰 少用廢話
作者不是搬運工,沒人必要到處“搬運”相關觀點和描寫,必須力保文章簡單明確。
8、稱謂別忘尊重人權
無論寫任何文章,不要隨便就寫“騙子王某”、“強奸犯李某”、“妓女岑某”、“小姐趙某”、“無照小販張某”等,那是司法問題,法院都沒有定罪,你又豈能毀人聲譽。另外,在文章稱呼人時,不要帶有地域歧視,如“張某某是河南人”、“山西人陳某”等。
9、專業術語 多加注解
不少領域,特別是專業性較強的領域,如財經、科技、通信、法律、醫藥等,作者撰寫此類稿件時,經常需引用專業術語,除非你是給內行看,如果給外行看,要勤加注解。畢竟讀者不同于熟悉業務的作者,一個在業內經常使用的專業名詞,卻很可能成為讀者閱讀的障礙,如“高開低走”、“3G 手機”、“ISDN”、“ 固體燃料”、“舉證倒置”等。
10、數字要準 不可連用
稿件中使用數字要準確,應與原始資料反復核對。對于在文中列舉的以數字排序的并列內容,最后要再數一遍,不要出現“前面說是八大方面,后面實際只有七項”的烏龍情況。如果一定要用數字,一段內最好不能連續使用 3 個,數據新聞除外。
11、準確運用“的、地、得”前邊的詞或詞組是狀語,得:用在動詞后面,表示可能。
12、標點符號要寫明
標點符號是幫助編輯和讀者順利讀懂文章的工具。作者在寫稿件時,必須忠實遵循語法規則,使用各種標點符號;禁止整段“一逗到底”。在電腦文本格式的選擇上,也要確定中文標點全角模式,避免給照排拼版帶來困難。
稿件中“的、地、得”的混用,經常給校對憑添工作量。要嚴格依照字典上的規范,區別它們間的不同使用環境,準確運用。的:用在定語后面或用在謂語動詞后面,地:表示它